天气预报15天查询

例如: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:bj北京beijing

伏的早晚与长短

发布时间:2013-07-05

  伏,畏二十四节气以外的杂节气,为我国先民所独创。据 《史记正义》释义:“伏者,隐伏避盛暑也:《汉书‘郊祀志注》 也云:“伏者,谓阴气将起,迫于阳而未得升,故为藏伏。因名 伏日。”可知是借橫盛碧季节。伏又分“头伏(初伏V’、“屮伏”、 “末伏”。但从历‘上发现,每年伏天有长有短,长则40天、短 则30日7相应的人伏3有早有迟,甲可提前到7月中上旬, 迟则推迟在7月中下旬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
  这要从咱们老祖宗所创立的‘‘干支纪法”说起。

  在将时间细分为“年片日、吋分秒”这种西方纪法传人我 囯之前,先民是用“天干”和“地支”搭配起来记朵年、月、円和 时辰的。在古书屮,今日尚可见到诸如“子时起床,丑时点^ 卯”^这种表示时间概念的句子,其天时、卯时,就是一夭昀某 个时辰。天干共个,即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; 地支丨12个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戎、亥。把 两者按顺序一一搭配起来循环使用,能不重复搭配卯对7例 如甲子、乙丑V丙寅等,最后一对是癸亥。然.后丨,再从头来过, 循砰使用3这60对,就逛人们常说的“六十花甲子”。

  干支记日,足把每一天用干支标法,例如2006年6月20 13〔农历五月二十五)是“庚辰”日、21日是“辛已”日等。如此 一来,那含冇夭干“庚”字的曰子,则被称为“庚3”,例如庚子日、庚黄日等。由于天干共10个,每隔〗0天就有会有一个庚

  按我闽传统历法之推算规定:每年“夏至”〔6月21或22 3〉后的第三个“庚”日岁“初伏”始(即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〕,第 四个“庚”日为“中伏”始,“立秋”后的第一个“庚”日起的10天 为“末伏”(所谓“秋后一伏”〕。这个安排方法是在历史上形成 的,科学性并不强。因为,它每年的开始与结束有早有迟,伏 期也就有长苻短。如果“夏至”当天就是庚日,那么,适年入伏 的时间就早,例如2000年和2002年就菇这种情况,在7月 11曰就人伏了。如果赶上“夏至”的前一天是庚日,“夏至”后 的第一个庚日离“夏至”承远,那么,这年人伏的时间就晚,例 如2004年和2006年就是这种情况。鍉至后的第一个庚口 (庚寅〉在6月30日;第三个庚日〈庚戌〉在7月20 口。按口 决可知,这两年都是7月20日这天幵始人伏。

  同时,庚日每10天出现一次,而一年为363天或366天, 不是10的整倍数,所以,每年庚日出现的0期就不相同。从 “夏至”到“立秋”这47天内,可能有4个庚円,也可能有5个 ^庚日。如果冇4个庚日,巾伏就是10天;如果有5个庚日,则 ‘屮伏从“2至”厄的第西个庚3起,经第五个庚日,到“立秋”后 的笫一个庚日,便为20天了。比如2006年“立秋”后的第一 个庚日^“庚午”是8月9日,为“末伏”之始,其“中伙”到 “末伏”也就只有10天,骆个伏日则是30天。

  就2007年来说,6月22日“夏至”,按天干纪曰为“丁亥” 口,至6月日^农历五月十一,是“夏至”后的第一个庚 日^庚寅日。桉上面的口诀,第三个庚口则是7月15日, 即庚戌日,那2007年的人伏日,就是此日。自然再过10日的 7月25日庚戌日就适“中伏”第一天。但“立秋”后的第一个 庚日,在8月]4日,即庚辰日,则2007年“末伏”开始日在8 月14 0。这样,2007年伏天就是40天,要比2006年多10 天。

  至于人伏,为何耍从“芨至”后第三个“庾”日开始?上而 已说过,伏是隐伏避暑之意,并考虑了的节气因素。要躲避暑 热,就要避开最热时节。所以,聪敏的古人通过观察发现,过 了“夏至”,虽白昼渐短、黑夜渐长,姐一日之中,白昼还是比黑 夜长,每日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失耗损得多,仍冇热铽的积 累,地表面的热量仍在不断地加热若近地表的空气;到了 7月 下旬至8月上旬,地面热垦储存达极大值。因而,此时天气最 热。如此时段全.国激热的长沙和杭州市,日平均气温多在 301以上。这样,所确定的三伏时问正好与多年气候实际情 况相吻合,就很便于古人避暑消夏了。不过,这-里也仅是多年 的平均愦况。其实,历史上绝没冇天气完全相同的两年。每年都有各自的特点,不一定会热&“中伙’’,提前或推后热的现 象也是常有的。这耍由当年的大气运动形势来决定。

  因此,说伏短就髙温天少,伏长就热天多,并没有多少说 得过去的可信度。